11月7日—8日,首屆肉牛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會議在巴中舉行。會議以“科技賦能、產業聚力、提振决心、共商未來”為主題,招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代表及規模牧場主等600余人參加,圍繞科技賦能、種業振興、品牌建設等議題展開沟通互動。
如此規模的產業會議落地巴中,源於當地深沉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產業鏈條。近年來,巴中將巴山肉牛產業確立為全市六大單品的首位產業,明確了“首先坐上全省肉牛產業頭把交椅,提前實現西南榜首、全國領先”的發展目標。
11月12日清晨,平昌縣雅拉德榮海福特中心育種場裡,工作人員走進圈舍,用掃描儀顺次掃描母牛的電子耳標。隻聽“嘀”的一聲音,每頭肉牛對應的日增重、料肉比等關鍵數據均顯示出來。“要天天給肉牛做健康檢查,特別是臨產和產后的母牛,這樣才干通過數據剖析,得出更好的育種计划。”育種場技術員廖章軍解釋。
通過引進優質純種海福特母牛進行本土化選育,創新母牛分戶飼養、犢牛会集選育的“售母收犢”形式,這裡已經打造成為西南片區最大的海福特牛種源基地。“现在母牛一年繁殖率能達到80%,犢牛斷奶成活率超過96%。”巴中雅拉德榮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綜合部門主管魏雪瓊說,育種場已經培养出20余頭種公牛,品種的生產性能比曾经进步了兩成。
巴中特有当地肉牛品種——空山牛的育種探究也在持續進行。2024年,空山牛正式入列《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成為全國第57個当地黃牛品種﹔本年,巴中成功研發出國內首個空山牛本品種選育液相芯片,預計將縮短育種周期10至15年,下降育種本钱40%。巴中市副市長余新顏介紹,這將有利於構建巴山肉牛良種繁育體系,穩步进步優質牛源自給率。
優質品種資源正有力促進巴中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现在,巴中還配套建設區域化人工授精站30個,能繁母牛年均增長約20%,肉牛良種化率達90%以上。
近来,在平昌縣南天門管委會石馬社區,平昌華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480平方米水培牧草智能大棚裡,16個貨架顺次排開,每個貨架6層,每層托盤裡都生長著郁郁蔥蔥的大麥草,工作人員忙著觀察牧草生長情況。
“水培牧草的生長周期是7天,大棚日均產出5噸鮮草,相當於種了300畝地的傳統牧草,可供800余頭肉牛食用。”該公司負責人郭維瑋介紹,水培牧草能量轉換率可達90%,蛋白質含量也比青貯飼料高18%左右,能够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緩解當地飼草缺少的窘境。
謀求全產業鏈價值打破,在飼草之外,巴中還緊盯基地建設、屠宰加工、市場拓宽等重點環節,堅持用工業化思維改造提高傳統肉牛產業。
现在巴中已成功培养1個省級肉牛現代農業園區,2家肉牛產業規上工業企業,並建成1家3萬頭級現代化屠宰企業﹔同時,建成2個區域大型肉牛买卖市場,1條巴山肉牛美食街,布局開設38家“巴山肉牛”直營店、聯營店等,探究從“賣活牛”到“賣品牌牛肉”再到“发掘牛價值”的產業發展路徑。
“全產業鏈”也是本次會議的高頻詞。巴中市肉牛協會秘書長李梅表明,未來將持續強化與科研院校协作,構建從種業、營養、疫病防控到加工銷售的全鏈技術體系,推動“巴山肉牛”走向全國。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